作者: 陳俞名醫師
一開始其實有些猶豫,當時手邊還有臨床研究進行中,也擔心兩頭燒、一事無成。但心裡始終覺得,科部還有很多值得優化的空間。也感謝上級的信任,讓我有機會承擔下花蓮慈濟神經內科部主任的任務。
從「執行者」的角色,逐漸學習成為「協調者」與「推動者」,這一年,花蓮慈濟神經內科歷經不少挑戰,也累積了一些值得記錄的經驗——
制度優化:讓制度更貼近現場
- 提升神經檢查室的績效獎勵
- 優化神經檢查室繕打報告流程
- 降低神經檢查室技師檢查病安風險(配備血氧機、由醫師執行特定操作、小兒鎮靜需兒科醫師在場)
- 颱風假與院方同步,檢查室同仁不用冒險到院,住院業務改為假日模式,保障同仁安全
- 假期請假制度優化,提升彈性與韌性
- 建立腦中風住院病人衛教文化、統一門診衛教資料格式
- 醫病共享決策電子化並結合實質獎勵
團隊成長:一同經歷與收穫
- 新增優秀成員,也惜別資深夥伴,努力讓交接順暢、團隊穩定
- 與其他單位合辦大型衛教講座,對外展現團隊能量
溝通協調:跨科、對外,盡力平衡
- 協調住院待床配置
- 參與腦中風中心的跨部門決策與推動
- 與衛服部、衛生局協商神經科支援事宜
- 標示科部特色門診,讓病患更容易找到對應資源
個人成長:從單兵到橋樑的學習
- 放下「自己來最快」的習慣,轉向「怎樣讓大家都能做得順」
- 學會用數據與成果說話,協助上級理解團隊貢獻。
---
感謝這一年所有人的包容與支持。
未來一年,期許自己也期許團隊,繼續——
- 提升神經內科病患照護品質
- 精進制度、減少無效努力
- 打造讓每位成員都能發揮專業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