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俞名醫師
從住院醫師時期自己對肌電圖檢查就很有興趣,從病人的病史、神經學檢查和電生理檢查,像偵探般抽絲剝繭做疾病鑑別診斷,很有意思。主治醫師時也都維持固定每周幫病人做肌電圖檢查,週邊神經的疾病很多跟疼痛密切相關。2018年在美國神經年會,聽到Francis O. walker, Michael S. Cartwright, Lisa D. Hobson-Web等人的演講,才知道美國的神經科醫師不少有在做超音波。回來後一直想把超音波加入檢查室的項目裡,謝謝神外蔡昇宗醫師把超音波空閒的時段借我使用,自己從聯絡廠商使用說明、資訊室設定代碼、網路上傳影像等,親力親為建立起來,也感謝檢查室排程的配合,慢慢的也上軌道了。
而我的超音波技術和治療,十分感謝我的學長兼老師王柏凱醫師、張凱閔醫師及吳永燦醫師,手把手傾囊相授,自己也花了很多時間練習(和金錢)。後來考試那天李宜軒醫師說,我們不是科班出生如麻醉科復健科,所以更要勤加練習,我深感認同。
以紮實的臨床經驗、期刊論文及唸比枕頭還厚的疼痛課本做準備,順利通過疼痛醫學專科的認證,是對自己一個階段努力的自我肯定。
以實證為基礎的疼痛課本(比枕頭還厚)
未來次專科的潮流
2022年神經學學會的年會,有個講座再談未來次專科化趨勢,講座上北榮傅中玲教授辦了線上的投票,發現也是百家爭鳴呈現很多樣化的分布。從美國醫學畢業後教育評鑑委員會的內容來看(台灣醫學教育制度基本上是參考美國再做微調),以神經科為例,就明列著不同次專科的訓練需求:
Brain Injury Medicine 腦傷醫學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臨床生理學
Neuro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神經血管介入
Epilepsy 癲癇
Neurocritical Care 神經重症
Neuro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神經發展失能
Neuromuscular Medicine 神經肌肉醫學
Pain Medicine 疼痛醫學
Sleep Medicine 睡眠醫學
Vascular Neurology 血管神經學
Brain Injury Medicine 腦傷醫學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臨床生理學
Neuro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神經血管介入
Epilepsy 癲癇
Neurocritical Care 神經重症
Neuro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神經發展失能
Neuromuscular Medicine 神經肌肉醫學
Pain Medicine 疼痛醫學
Sleep Medicine 睡眠醫學
Vascular Neurology 血管神經學
在台灣,問來科內訓練的身心科醫師,也分老年精神次專科、青少年精神次專科;問骨科醫師的同學,骨科也分為八大領域次專科。
我想這是未來的趨勢吧,除了一般醫學、實證醫學等基底的能力外,最終大家都會往自己最有興趣的次專科深化下去。那不禁曾讓我心裡有點擔憂,會不會這樣次專科分化下去,視野越來越被侷限?或是能做的事越來越少?在一場洪祥益醫師邀請彰基神外陳建民醫師的演講問答中,他的脊髓外科能做到從診斷到復健等一條龍的一流服務,他回答了我的迷津,只要次專科的領域夠常見、夠重要,要照顧好病人,自然會學習到一系列的工具組。
頭痛/疼痛神經科醫師 Headache/Pain Neurologist
疼痛醫學是跨領域的學科,傳統醫學分科或多或少都會和疼痛有所關連,各專科都有獨門的抗痛武器,但是面對疼痛,這樣是不夠全面的。就像要湊齊七顆龍珠才能叫出法力無邊的神龍,對抗疼痛,需要跨領域跨專科的合作,才不至於掉入「手中只有槌子,看甚麼都是釘子」的陷阱。
我的母專科是神經科,不論是在台灣或是在美國都是較少見的疼痛科背景。 之後期許自己在神經科裡,以及在王柏凱醫師帶領的疼痛中心團隊裡,能貢獻自己的專長,當一個銜接的角色。
和另外30位疼痛專家一起通過了疼痛專科的洗禮,我的手中像是多了一副望遠鏡,比較能一窺「疼痛」這隻龐然巨獸的全貌。這只是個令人興奮的開始!
和眾多大神們同台,與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