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衛教文章列表

作者:陳俞名醫師 腦中風 「談笑用兵」四字訣判斷腦中風 要怎麼保養頸動脈來預防腦中風? 隱形殺手「高血壓」的三大迷思 腦中炸彈準備爆?腦動脈瘤你該知道的事! 頭痛 頭痛一邊就是偏頭痛嗎 ? 你還在忍耐頭痛嗎 ? 偏頭痛有預防藥物可以改善...

2021年9月27日 星期一

2021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in Europe (AMEE) 心得

作者: 陳俞名醫師




這次很榮幸有機會參加Associ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in Europe (AMEE) 的盛會,剛接下見習醫學生科部的教學負責人誠惶誠恐,希望能協助醫學生在臨床短短兩個禮拜的見習中,最佳化教學上的品質,讓科部帶給學生最大化的收穫,提升見習醫學生的醫學素養。

這次的AMEE,因為疫情的關係改成全線上的課程,雖然少了面對面授課的臨場感,但也突破時空地理的限制,不用大老遠飛到英國與會,讓參與會議變的相當方便。台灣與英國時差約七小時,除了深夜的時段,自己盡量參與到每個Plenary和有興趣的Symposium。一開始就炫人目光的是AMEE上課的平台介面,它讓使用者在選擇課程的同時,會自動把課程帶入當天的行事曆(已轉換為台灣時間),每天會提醒使用者今天要參加哪些會議,減少記憶的負擔。

另外AMEE行政的處理富有效率,會議第一天發生插曲,我忘記密碼帳號輸錯太多次被鎖住…線上聯絡工作人員,很快地回應我並且幫我解鎖帳戶,讓我及時趕上兩個小時後要上的課程。因為採取線上的課程,上課當下時間的流逝感和同時段有多堂同步課程,歲月如梭的感覺特別濃烈。

在會議前,非常感謝謝明蓁學姊在群組中分享了很多實用資訊,包含兩地時差小工具、怎麼選課、必上核心課及新手選課建議等,讓初次參與AMEE的自己有所適從,不至於像無頭蒼蠅般沒了頭緒。

本次AMEE會議的收穫,自己濃縮成三點心得,第一點是學生需要從老師身上學到什麼,第二點是目前醫學教育的挑戰,最後一點是未來不可避免的數位化課程。


學生需要從老師身上學到什麼 


學生需要從老師身上學到什麼? 從使用者(學生)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的核心隨著時代漸漸的轉變,以前自己是學生的時代,老師的角色有點像神(對當時的自己而言),每個學科的老師都學富五車,授課時隻字片語間常不經然露出知識的鋒芒,讓見習醫學生的自己感到困窘,覺得自己念的書不夠多記得不夠牢,才會答不出老師的問題。

時間飛躍,今年是2021年,十多年來的改變,各位與會講者對於這個主題的看法,絕大部分的人認同,現在學生需要的不是關於知識與資訊的內容,而是關於人際關係、社會及人道主義的需求。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取得對於現代學生是小菜一疊,反倒是需要重視的是知識的篩選與梳理,辨認出假知識及偽科學。而老師關於軟性的教導,比如人際互動、關懷、同理心及人性的部分,我認為是臨床教師可以多加著墨的地方。

醫學本質上是關於「人」的科學,少了「人」的醫學只剩下冰冷的數字和生硬的儀器。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遞人生的道理是老師的重要職責之一,套用在醫學教育的範圍,教導醫學生「同理心」非常重要,會議中一再的被強調這點。

會議裡有張投影片的佳句很觸動人心,Maya Angelou:「人們會忘了你說過什麼,人們會忘了你做過什麼,但是人們不會忘了你帶給他的感覺。」


目前醫學教育的挑戰


目前醫學教育的挑戰,Dylan Wiliam主講的Plenary含金量相當高,他指出教育的本質就是要讓學生學到東西,深入剖析也就是要讓東西停留在「長期記憶」裡面,不管是藉由什麼方法來達到這個目的。

從認知負荷理論可得知,認知負荷可以分為內在負荷(教材內容本身的難易度)和外在負荷(教材不同的呈現方式),外在認知負荷可以藉由指示的良好設計來減輕,內在認知負荷可以藉由指引的良好排序來減輕。

優良的教學應該減少不必要的認知負荷,並創造出對學習者當下需要的難度,循序漸增,增加變化性。另外回饋的目的就是要讓未來的回饋更少,也就是說要針對使用者(學生)的角度來做改善,而不是單純針對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本身。


不可避免的數位化未來  


最後一點是未來數位化的不可避免,因為COVD-19疫情的影響,在教學課程上需做對應的調整,如何在數位化的課程中不喪失學生的專注力和減低吸收能力,會是未來老師學習的重點。俗語說見面三分情,但數位可能就剩下兩分半,學生的臨場感會因為設備或是教學方式的限制而大幅下降,在醫學生養成過程中或是專科的繼續教育應該先好準備,另外一方面看護或是病人也必需要再教育數位工具的使用,以因應遠距看診、遠端資訊的增加。

學生在臨床上手機的廣泛使用也是老師要面對的問題,學生最大的障礙是在醫院或臨床所在的地方沒有及時的網路資源可供連結,教師應教導學生何謂好的手機資源---結構性且精確的資料而不是大量的資料,以對於臨床的手機使用達到最高的學習效率。

對於病人和臨床醫師的觀點來看,並不是所有時刻都適合醫學生當下使用手機資源,不恰當的使用時機會造成觀感不佳或是信心不足的刻板映象,未來可考慮制定師生在使用手機上的規範,以最大化學習的效果而不造成彼此困擾。


給自己的期許


參與這次的AMEE盛會,體認到世界上各種不同種族、國家的人們都非常重視「教育」這百年大計,努力進步為達到更好的教育下一代,期許自己能夠吸取這次AMEE的養分成長,成為更好的一位臨床教師。


進修心得